新闻中心
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

杭州小学上起美国一年级科学课 让孩子当科学家找真相

2017-03-13

  学生在观察杯子里的水去哪里了。

  学生躺在纸上让同学“画”自己。

没有教材只有实验让孩子当科学家找真相
  科学课的花样总是很多,为了观察植物,带着爸爸全城搜索桑叶,或者为了观察动物,淘宝上集体购买蜗牛。最近,记者听说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科学课上,孩子们居然躺着上课!
  打听了才知道,那次科学课是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,让他们躺在白纸上,画自己的身形,然后剪下图案,比较身高和体型。据了解,杭州大部分小学的科学课都要在三年级才开始开设。
  在一年级开设科学课的学校,目前杭州只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一所,引用的教材则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STC(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简称STC)科学教材,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在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》的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中小学科学教材。

现场
杯子里的水去哪里了
  昨天下午3点,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二(4)班教室里很热闹,孩子们看着壁橱上瓶瓶罐罐的实验器材,早就迫不及待地想“大干一番”了。他们的课桌上,摆放的不是科学教材,而是一本本实验记录手册。
  “还记得上周我们准备的两杯水吗?一杯用保鲜膜封起来了,另一杯没有封起来。”科学李老师手中举着两杯水,没有封起来的那个杯子中,早已不见水的踪影。“那这杯子中的水去哪里了呢?”
  “它可能变成了天上的云。”“它被太阳晒干了!”有个前排的小男生硬说是“别人不小心打翻了!”虽然这个回答和科学知识搭界,但大家说的都有可能,李老师顺势问道:“如果被打翻了,那么,地上的水又去哪里了呢?”
  “变成了雾气,就像我洗澡的时候一样,镜子上就会有雾气。”孩子们的回答在一点点接近真相。机灵的孩子已经说到了“水蒸气”。那么,水蒸气看得见吗?
  为了让现象更加直观,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敞口小杯子,倒上热水后,再在小杯子上罩上一个大杯子。实验怎么做?早已经画在了孩子们的实验手册上了。
  不一会儿工夫,大杯子的内壁就多了层白雾。手册上要记录的很简单:你看到了什么?你又摸到了什么?虽然不少词语要用拼音替代,但大部分孩子都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:“大杯子变热了,里面摸起来湿湿的。”
  事实上,实验就要告诉孩子:水蒸气蒸发到空气里看不见,但是遇到冷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珠被大家发现了。
  不过,李老师在下课之前都没有总结陈词。而是用一个“小雪人被煮成了水蒸气”的小故事结束了课堂。

说法
让孩子当科学家自己发现真相


  “有些知识,对成人来说是已知的,但是对孩子来说就特别新鲜。你要是告诉他,马铃薯为什么沉在水里,是因为它密度大,那就很无趣了。”在引进教材的同时,学校还外聘了专家周向鹏老师,他曾经参与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,多年研究美式科学教育。“比如,密度这个概念,可以玩很多花样,二年级,我们可以比较一杯沙子和一杯瓜子哪个重;到了三年级,我们就可以玩‘油浮在水上’的实验。”
 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,试验了7000多次才成功,孩子们认识一个科学原理也需要大量实验。在周老师看来,科学课上,让孩子体验不用的科学“玩具”比一本正儿八经的科学教材管用。
  李老师自身是高年级的科学老师,这次被安排到二年级教科学课也算全新的体验。“每节课都是一个实验,因为是低年级,各种各样的提问都会出来,虽然老师讲解的时间少了,但其实教起来比高年级要累。一个实验如何让孩子们玩好,需要老师提前设计过,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把手动起来,同时,思维也要跟着老师动起来。”
  对于孩子们的“奇葩提问”,周老师觉得是好现象:“我记得在美国的一个五年级科学课上,老师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地震的演示实验。到课堂结束时,就有一个黑人男孩质疑老师:‘地震发生在地球,用金属材料做实验器材,是不是完全错误的?’”周老师说:“这样的批判意识,在我们五六年级的孩子那里就不太听得到了。所以从一年级开始着手科学教育,就是希望培养一种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意识。”
  目前,一二年级的科学课是每周两节,而在美国一些发达地区,一年级科学课一周有9节之多。
  据周老师介绍,这套STC科学教材,光一年级,一学期就有32个实验,而目前杭州小学里,三年级开始学的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,一学期的实验数量也就20个左右。“而且有很多实验还比较难做到,比如蜗牛观察,很多家长从淘宝网上买来的都是法国蜗牛(食用蜗牛),体积大,不太会动,不利于观察。再比如观察星空,杭州晚上的天空,想要看到清楚的星空也是难事。”

微信扫一扫
  • 联系电话:18911911899
  • 290045554@qq.com
  • 290045554
  • 办公中心:北京市通州区中山大街61号院(北京one) 4号楼2单元12楼